首页

女王调教在线播放

时间:2025-05-25 23:15:19 作者:中国经济靠什么“顶住了压力”? 浏览量:51228

  减少收并购 物管行业步入低速增长时代

  2023年上市物企合约面积增速显著下降,行业重回“微利+现金流”模式

  2023年,上市物业企业以往高速外拓的节奏有所放慢,物企合约面积增速显著下降,收并购市场表现冷淡。归结原因,除了受到房地产关联母公司交付的影响,在物业行业转型周期下,物企告别盲目扩张,市场拓展更加谨慎,甚至对于亏损、低质的管理项目选择割舍退出。物管行业开始步入低速增长时代,重回“微利+现金流”模式。

  而未来,在房地产行业风险逐渐出清后,物企收并购能否重启?收并购与以往相比将呈现怎样的趋势?

  合约面积增速显著下降

  2023年,房地产市场的整体下行对物业企业的储备面积产生了不利影响。未来在保持管理面积持续增长以及项目拓展方面将面临较大压力。与此同时,物业管理业告别盲目扩张,显著放缓发展脚步,管理规模增速进一步下降。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3年,港股上市物企在管面积均值约为1.5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94%,相比之下,2022年在管面积增速则为99.94%;2023年,港股上市物企合约面积均值约1.9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仅1.02%,相比之下,2022年合约面积则为18.67%。由此可见,增速均显著低于此前年份水平。

  对于当前物企减少收并购、谨慎拓展的原因,建诚晟业联合创始人苑承建认为,房地产开发规模以及竣工规模持续大幅减少,导致以往物企新增面积中占比最大的新开发项目规模持续减少。又由于地产行业下行影响,部分上市物企来自母公司的坏账计提增多,甚至还通过各种方式给母公司“输血”,造成上市物企现金流也趋于紧张,减缓了并购拓展步伐。

  另外,“一些建筑年代较早项目,由于业主维权意识增强,物业费上涨困难,但项目投入持续加大,上市物企也减缓了这类项目的拓展速度。”苑承建说。

  渐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物商云联合创始人汤晓晨表示,目前各行业以现金为王,均减少收并购计划。另外,物管行业规模为王的模式遭遇挑战,一些头部物企的巨大规模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更高利润,反而造成利润下滑、品牌受损。因此,过往盲目收并购的模式不再受到组织支持。

  中指研究院物业总经理牛晓娟则将物业企业管理面积增速下降归结为三个方面:其一,物业企业有所舍取,主动退出部分效益不佳的项目,对管理面积的增长产生影响;其二,年内并购市场冷淡,快速扩规模手段难以持续;其三,行业由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市场拓展内卷严重。

  物管企业谨慎“买买买”

  与以往相比,2023年,物企也不再大肆“买买买”,甚至一些物企出于经营效益考虑主动退出部分“拖后腿”项目,以质量置换数量,提升留存项目的效益水平。还有部分物业企业年内部分项目到期未能续约而自动终止,当新增项目不能完全覆盖减少项目时,管理面积出现减少趋势。

  据克而瑞研究院分析,在过往规模导向下,企业收购了大量低盈利或亏损的项目。随着利润的下滑,企业对项目的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企正主动大批量退出低质项目。公开资料显示,企业退出的项目主要分为四类,一是无利润或低利润的项目;二是只有微利但无现金流的项目;三是管理难度大或不在企业深耕区域的项目;四是管理成本高的项目。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终止并购的案例时有发生,体现了收购方对理性并购、标的质量及性价比等多方面的考量。比如,碧桂园服务终止收购合富辉煌10.63%股权、华润万象生活终止收购祥生物业100%股权、中海物业宣布终止收购关联公司100%股权等。

  除了终止收购之外,以滨江服务、银城生活服务、兴业物联等为代表的企业则变更或下调并购准备金。

  而从物业收并购规模来看,据克而瑞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市物企收并购数量为42起,同比下降21%,披露收并购金额约33.73亿元,同比下降68%。由此可见,行业逐步摆脱“规模依赖”,积极寻求高质量增长。而此前大规模收并购带来的坏账风险并未完全消除,资产减值计提依然存在,在未遇到合适标的的情况下暂不进行收并购。

  2023年以来,收并购市场进一步降温,物企对待并购的态度更为谨慎,这已成为业内的共识。另据中指研究院分析,并购案例的金额普遍较小,绝大多数不超过1亿元;“规模型”并购减少,并购标的主要聚焦环卫、餐饮、科技类公司,实现更精准的“物业+”。

  其中,2023年,关于科技服务和环卫服务的收并购4起,餐饮服务2起。如保利物业去年10月份收购芯智慧科技40%股权,金科服务去年收购上海荷特宝配餐服务有限公司、重庆韵涵餐饮文化有限公司等,借此不断拓展专业化服务,增强竞争力。

  未来收并购更趋向于业务协同

  物企收并购与以往单纯规模增长不同,市场趋势也在发生变化。对此,汤晓晨认为,住宅类收并购减少,更多倾向于非住宅类;同时,大型收并购项目减少,更多倾向于针对性补足地方或赛道优势;收并购估值下滑,营收、利润等财务对赌要求更高。

  “收购的目标项目普遍倾向于次新房或规模较大的项目,另一方面整体估值出现明显下降。”苑承建如是表示。

  对于未来物业企业间的收并购,万物云董事长朱保全认为,物业企业并购在3年前很热,现在突然降温,未来还会再起步。在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万物云管理层表示,万物云还会密切关注并购合作的机会,坚持并购服务战略。针对历史上并购合作项目持续复盘,去年对不符合战略方向的股权合作项目果断“修剪”,符合战略方向的,积极增持寻求并表。同业并购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公司将继续保持谨慎而积极的态度,寻找符合战略发展的合作机会。

  在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秘书长张红喜看来,二级市场价格与一级市场价值倒挂,资本市场上的收并购行动将重新活跃。收并购的目标,更趋向于业务协同,而非单纯的规模,强强联合将成为可能。

  张红喜还提到,随着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出清,物业管理行业将重回“牛市”,资本将会集聚,倒逼行业出现变革。

  当前,物企转型期的方向是行业关注的焦点。苑承建表示,物企首先是要做大做强主业,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要积极拓展基于在管项目客户的新业务模式,比如资产管理、养老服务、城市管理服务等,提高经营效率,实现从传统物企向现代化服务企业的转型。

  在汤晓晨看来,物企的主要突破方向在To C(即对消费者)的社区增值服务,包括零售、存量美居、家政、旅游等;以及To B(即对企业)类增值服务,包括团餐、工程、企业行政服务等FM领域。未来物企在传统住宅领域很难有较大改变,但在专业细分领域的成长机会较大。

  采写/新京报记者 袁秀丽

  来源:新京报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黄河上游滩涂湿地:越冬大天鹅惬意游弋

(一)全面提升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以法治方式切实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配合中央组织部开展市县党政正职应急管理专题培训,会同中央党校和相关部门分别组织开展危化品和燃气领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培训。把法治教育纳入应急管理干部教育培训重点内容,组织举办6期执法资格培训班和47个安全执法网络培训班,推动干部提高法治素养。

春季招聘有啥新风向?创新型技能人才需求量大 部分岗位年薪超40万元

健全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科技创新转化为产业创新这一环节对科研机构往往成本过高、风险过大,对经营主体又难度过高、不确定性过大,双方仅凭自身都难有作为。应该鼓励行业领军机构牵头组建创新共同体,充分发挥领军者的技术、信息和人才等优势,引领带动各类机构全面融入产业链协作体系,提升科研机构与市场机构的对接精准度,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相促进。健全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围绕技术端、产业端、金融端、人才端做好对接,为全流程创新活动提供规范、专业的配套服务,确保科研创新成果更高效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近年来国家信息中心发挥新技术创新应用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能力,会同技术创新机构、市场应用机构形成共同体,协同建设区块链服务网络(BSN)。以持续降低分布式技术的应用成本、技术门槛和监管难度为目标,打造全球性区块链公共基础设施,促进区块链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两会国是厅 | 快评:坚定信心向未来 真抓实干促发展

根据中国外交部最新规定,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期间,上述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15天,可免签入境。外媒关注,中国近期采取多项措施促进中外人员往来,激活经贸文旅资源,外国客商到中国走走看看更方便了。

拒录虐猫考生 折射育人导向

五是新能源系统友好性能提升行动。目前,风电在电力规划中参与平衡的比例较低,负荷晚高峰时段光伏参与平衡的比例基本为零,新能源可靠出力水平亟待提升。为提升新能源系统友好性能、创新风光储互补及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模式,《行动方案》提出着力打造一批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实现新能源置信出力提升至10%以上;探索实施一批算力与电力协同项目,提高数据中心绿电占比;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智能微电网项目,提升新能源发电自发自用比例。

一季度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0%

主要征集2023年社会各界在网络诚信建设中的新经验、新做法、新成效,包括但不限于网络诚信宣传教育、诚信合规经营、推进协同治理、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科技向善、开展社会公益、维护消费者权益等类型和方面的工作实践、项目成果、突出业绩等鲜活案例。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